幼小衔接是家长们特别关心的问题。做好幼小衔接,不是到大班才进行衔接,而是要贯穿幼儿小中大班三年时间,这就需要家长们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,在幼儿期进行高质量的陪伴。
父母陪在孩子身边,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,需要什么,给予怎样的支持。只有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,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,抓住成长的关键期,才能进行有效的陪伴。
3岁—4岁小班家长这样做
1.家长学会耐心倾听和观察,陪孩子做一些发展精细动作的游戏,比如串珠、粘贴画等,尊重孩子的好奇心。
2.以换位思考、感同身受为内核的共情陪伴理念,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作息习惯,增加对一日生活的掌控感。
3.保护孩子的模仿兴趣和积极性。比如,在生活中,家长洗碗很可能会刺激他的模仿欲望,我们可以让孩子参与洗碗活动,即使是把衣服、地板弄湿了、弄脏了也没关系。
4.家长在陪伴时尽量使用正确的发音、有逻辑的表达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。父母必须注意自身的语言修养,为幼儿提供规范型语言。
4岁—5岁中班家长这样做
1.中班幼儿的手指动作相对也比较灵巧,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、扣纽扣、拉拉链等。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,父母和孩子在劳动的互动中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。
2.在遇到问题时,要和孩子做朋友,放低姿态,互相尊重,彼此包容。成人要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核心问题,耐心引导幼儿通过具体事例面对、解决问题。
3.孩子的学习是通过直接感知、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。陪孩子走进大自然,感受天然的力量,在户外做趣味游戏,增加孩子快乐体验。
5岁—6岁大班家长这样做
1.陪孩子做一些挑战性的运动,增强身体免疫力,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,拉进和孩子的距离。
2.科学陪伴孩子进行幼小衔接,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。可以与幼儿一起做一些思维训练的练习内容,鼓励孩子从不同方面想一想问题,试一试自己的想法。
3.在规则意识方面,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,比如平时在和孩子一起购买东西时,要排队买单、过马路走斑马线等。家长应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、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,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。
- 上一篇:幼小衔接的内容及需要家长做的22件事
- 下一篇:没有了